——走近张潜和他的北方耐盐碱水稻袁隆平工作试验站
中经联播讯 梦想是石与石擦出的星星之火,是火与火点燃的希望之灯,是灯与灯照亮的前行之路。追梦的路上没人不受苦,只是有人不喊累。辽宁中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北方耐盐碱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试验站创始人张潜,就是这样一位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同时又兼具勤奋和务实品质的“盐碱水稻追梦人”。
身为东北三省的袁隆平院士工作试验站的负责人,张潜对自己脚下这一方热土有着深深的眷念。个人的梦想能够与那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袁隆平院士的“粮食梦”幸运契合,能够深度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的饭碗要紧紧端在自己手中”的粮食安全战略“中国梦”,张潜感慨:与有荣焉,何其幸福!
一直以来,张潜笃定执着地行走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而一场与袁隆平院士的邂逅,开启了他人生新的里程碑。
19年前的深秋时节,张潜受邀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他有幸见到了袁隆平院士。袁老润物无声的亲和力和炽热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了他。体会和感受着袁老的精神感召力,让他的未来人生之旅有了更加清晰明朗的方向和目标。
2018年,张潜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再一次拜见袁隆平院士。袁老向他介绍了关于耐盐碱优质水稻培育和试种推广的项目,并详细讲述了他的计划。袁老关于亿亩荒滩变良田的宏伟计划,让张潜产生了共鸣,他也激动地向袁老介绍了名闻遐迩的杭州盘锦大米的相关情况,以及辽河入海口广阔的盐碱地资源,希望袁老能拨冗到盘锦走走看看。张潜的盛情相邀,引起了袁老的浓厚兴趣。
2019年10月27日,由盘锦市政府主办,盘锦市科协、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办的辽宁中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方耐盐碱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湖南长沙如期举行。
这是袁隆平院士在东北设立的试验站,“袁隆平院士工作试验站”的建立,标志着盘锦市在引进院士专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对进一步提高盘锦市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助推盘锦市农业自主创新,培养提高农业科研人才的整体素质,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预示东北盐碱水稻的开发与利用开始进入农业发展战略发展的序列中。
“全国有一亿亩能种植水稻的盐碱地,计划是通过八到十年的时间里,发展到一亿亩,所以说,这个工程是非常宏伟、非常伟大,但也是非常艰辛的,我希望通大家共同的努力,给我们粮食生产,包括我们辽宁盘锦在内作出我们的新贡献!”袁老在揭牌仪式上的一席话,令张潜备感振奋。
近年来,张潜为了心底的梦想殚精竭虑,勤勉笃实,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深耕科研、试验、生产一线,足迹遍布盘锦的阡陌滩涂。在千分之六试验区,一大片葳蕤茂盛的盐碱农作物映入眼帘。科研人员准备把一些农作物材料冷藏起来,以备明年做进一步的的实验。
“这个品种更大的优点就是抗倒伏、抗病毒、生长期短、成熟早!”盘锦市大洼区新兴镇的一位种植户,对张潜团队的“作品”评价如是。
“盐分千分之三,像这种结出率的话我估计亩产可以达到一千斤!”张潜团队的工作触角,已远及祖国的“天涯海角”。在海南三亚的种繁基地,都汉林教授的分析研判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它也是对张潜和他的团队经年累月潜心耕耘农业科研实践更大的褒奖。
“粮稳天下安,良种是关键。由的民建会员张潜领衔的袁隆平工作试验站的建立和实践,对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北方耐盐碱水稻的试种成功,正在把袁隆平院士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梦想变成现实!”盘锦市政协副主席、民建盘锦市委员会主委王冬梅,对张潜的逐梦生态农业的执着精神赞赏有加。
截至目前,北方耐盐碱水稻袁隆平工作试验站盘锦试验基地,充分发挥团队的科技优势及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的区位技术优势,逐步将新兴镇5300亩土地全部打造成为东北镇域优质稻繁育及推广基地,并先后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7个有盐碱地的县区联合建立13个种植基地,种养面积达3万亩。
盐份浓度为千分之三水稻材料的选育、种植技术已趋于稳定成熟,盐份浓度为千分之六水稻材料的稳定筛选试验产量稳中有升,成功开展盐份浓度为千分之九的冲刺性试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同行天下大道,共创光明未来。以张潜为代表的“袁梦”人,正在追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追梦途中,砥砺奋进,相向而行。(文/魏新望、摄影/董玉川)